内卷的行业,要如何取舍?

陌大人    2024-08-06    75

卷成本,卷价格,卷供应链,卷服务还是卷铺盖,这是个问题?

-01-
前车之鉴,能否引起共鸣

从上半年开始,内卷一词便开始在行业蔓延,卷成本,卷价格,卷服务,甚至卷工作时间,体外诊断市场部的的主编在有一次聊天中说,30多年,没见过这么个行情,都整的不会玩了;车企的疯狂内卷,让我们也意识到,没有更低,只有最低,BBA下场卷价格发现卷不动,直接退出,宝马在降价无效后,宣布退出价格战以保存经销商利润,给经销商减压,其后,奔驰、丰田、大众紧随其后,宣布退出价格战,在卷价格,卷成本之间选择卷铺盖,直接躺平。

2024年,光伏巨头尚德电力宣布无薪放假,基本确定濒临破产,而2023年,尚德电力还荣登2023全球光伏组件企业20强,一年光景,内卷的代价就是巨头的倒闭,鲸落并不会万物生,相反的是持续的恶性循环。

光伏行业,年初组件价还站在每瓦1.8元的高地,年末却已跌落至1元关口,几与成本并肩。更有企业以0.8元低价入场,甘愿赔本赚人气。

内卷的悲哀,就是总有恶性竞争者以无底线的价格在冲击行业的底线,以光脚不怕穿鞋的态度,挑战成熟的企业。

2024年7月30号,中共中央政治局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很多人关注的是前面的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而我关注的恰好是后半段,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毫无疑问,后面的竞争机制,一定会集中到头部,会加速马太效应,从野蛮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这个是下半年的发展基调。

那么,车企和光伏的前车之路,给到我们行业的借鉴有吗?把进口车企比喻成进口品牌,把国内新势力比喻成国内品牌,进口品牌会退出价格战吗?国内企业的内卷能力,抗风险能力能撑到外企巨头的陨落吗?

不卷价格的前提下,如何竞争?价格是我们和进口企业在卷,还是我们国内自相残杀,尚德的破产不是因为外企,而恰好是国内企业,那么,我们国内企业真的在卷什么?

-02-
价格是内卷的最后一步,IVD显然还没到这一步

内卷的最后一步才是价格,这是所有行业都要走的必经之路。

从行业生命周期矩阵来看,成熟期的行业要的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个也是我对于IVD行业的判断,目前IVD行业处于成熟期与衰退期的过渡阶段,这部分阶段持续的时间一部分受市场调控,大部分受政策影响。

当然,行业周期不同,对应的就是销售曲线和利润曲线的不同,这也是我文章题目的主题:成熟内卷的时代,哪有既要又要,又要销售额,又要利润,又要降低成本,销售额看市场竞争,利润看成本控制,如胖哥说的那句话:没有一帆风顺的环境,只有自己争气的时代,内卷时代,利润看的是自己争取,而不是吃市场红利。

内卷的诞生,有人说是生产过剩,也有人说是不足,其本质是破坏性技术的诞生亦或有形之手的调控,导致的让市场快速走向成熟期或衰退期。

成熟企业对于破坏性技术的评估决策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破坏性技术一般都来自于成熟企业研发,比如电车在1996年就被通用研发出来了。(所以这也就是我对国内几个吹破天的技术持怀疑态度的原因)
二、市场人员会对利润率,产品性能等去考核破坏性技术,显然从利润率角度,破坏性技术前期一定是很低的。
三、成熟企业会加快对延续性技术的开发步骤,那这一类技术呢,它是可以推动产品的性能改善,所以呢,既能够满足当下客户的需求,又能够获得维持增长所必要的一些销售额,还有利润率。
四、新企业已经出现破坏性技术市场在反复尝试当中逐渐的成型,而且聪明的企业是不会到主流市场里面去找客户,防止被成熟企业扼杀在摇篮。
五、新兴企业打下了基础之后,他就会向高端市场转移,成熟企业看不上新兴市场的规模,但是新兴市场看得上成熟市场的巨大盘子。
六、当成熟企业后知后觉的时候,再用实验室的破坏性技术冲击市场,务必需要以牺牲价格来攻击市场,从而让市场开始内卷起来。

显然,我们的IVD,目前还都是在成熟企业里的自我内卷,就如同如果出现一个全新的技术,如发光技术,从速度上,成本上,检测性能上都能满足当下的需求,才有可能开启IVD的内卷时代;未来有希望的,可能呢就是质谱,现在质谱就是科研实验室的东西,有点类似于破坏性技术。

IVD的内卷,并不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而是政策调控的衍生物,所以IVD的价格之争,或许还没到来的时候,同时也希望行业真的可以正向发展,有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客户都是惯出来的。

借用某外企董事长的一句话:IVD的春天是试剂降价到大家都投放不了,客户必须买仪器买服务的那天,那个时候行业才可以良性的发展。

-03-
研究产业链,从供应链链条破卷

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行业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众多的企业构成了行业,众多的行业构成了产业。

所谓产业链,就是由上、中、下游关系组成的网络。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它就是由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零部件制造商、下游整车制造商,以及终端消费者构成的长链条网络。

很多的IVD企业,在内卷的时候,仍然还是要坚持:要有研发,有上游原料,有制造能力,有自己的工厂,有庞大的销售网络等,既要又要的结果就是:涉及面太广,资金及盘子铺的太大,大风来的时候,抗风险能力就会弱;当然,如果为了股价,那就另说。

image.png

结合整个行业的供应链链条,做最有价值的两端,,生产环节尽最大可能得去降低自己在低利润环节的投入,不管是全球的苹果,他只掌握研发和营销环节,生产是代工,还是我们IVD行业的罗氏、贝克曼,雅培等,他们都是只拿捏微笑曲线的两端从而保障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毕竟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内卷的时代,找好自己的定位:要业绩,要存活还是要利润,要客户还是要服务,自己先有明确的认知;既要又要,一定两难。

启业网 在线咨询

749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