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停窑潮来袭!陶瓷行业生产线大调查

陌大人    2024-07-31    74

倏忽之间,进入7月下旬以后,陶瓷行业停窑减产生产线进一步增多,当前大部分陶瓷产区的生产线停窑率在35%-50%之间。年中停窑减产的背后,归根结底是陶瓷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及市场需求持续下行,引发的供需矛盾更趋尖锐化。

换而言之,当下的市场需求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瓷砖产量,陶瓷企业如果不停窑减产,那些砖“卖给谁”?

据陶sir观察与统计,这些停窑的生产线,覆盖了国内各大陶瓷产区,涵盖了抛釉砖、中板、仿古砖、大板、地铺石等各大品类,从大产能生产线到小产能生产线皆而有之,无论是头部陶企、腰部陶企,还是尾部陶企均有停窑——这也从侧面佐证,在产能严重过剩及供需失衡的当下,年中淡季停窑减产是全行业共同面临的普遍现象,鲜少有产区、陶企及产品品类能够独善其身。

不过,虽然陶瓷行业的产能早已严重过剩,但不同的陶瓷产区、陶瓷企业及产品品类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偏差。有的陶瓷产区停窑情况较少,有的品类生产线停窑较少,有的陶企依旧能够保持生产线全开及产销平衡状态……

从产区、陶企、品类及单线产能等个体角度来解析,哪类生产线停得最多?

01

高成本产区

陶企停窑率相对更高

每个陶瓷产区均有陶企停窑,但对比之下,依旧可以显著地看到:高成本产区的陶企停窑率相对更高,而低成本产区的陶企开窑率则更高。

陶Sir六七月份实地走访全国多个陶瓷产区发现,各大陶瓷产区经营状况的参差不齐,成本与价格因素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同等条件下,低成本产区、低成本陶企显然更能够吸引到订单。

比如在江西,使用水煤气的陶瓷产区生产线的停窑率,明显低于使用天然气或清洁能源为燃料的陶瓷产区。7月份,在江西上饶、鹰潭、景德镇等陶瓷产区,这里的陶瓷企业均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开窑率,原因之一就是,以煤炭为生产燃料,能源成本优势较为明显。

再比如广西产区,陶瓷企业生产以煤炭为燃料,生产成本优势明显。在今年的市场淡季期间,亦保持了较高开窑率与产销率。

事实上,不仅仅是今年的陶业淡季,最近几年的年中、年尾皆是如此,高成本陶瓷产区开窑率普遍偏低、停窑率偏高,而一些天然气价格便宜、或者使用煤制气烧成的产区生存压力相对较小。

02

抛釉类亮面砖

生产线停窑最多

梳理各大陶瓷产区停窑的生产线,大部分都是生产中板、600×1200mm、800×800mm、750×1500mm等抛釉亮面砖品类。原因之一是,这类生产线的市场需求最大、最广,生产线数量也最多,相应的同质化程度也更高、竞争更激烈……

以江西泛高安产区(含高安、宜丰、上高等)为例,截止7月20日,已有超过70条生产线停窑,停窑率接近40%。这其中,中板、600×1200mm、800×800mm、750×1500mm等抛釉亮面砖品类的停窑数量就达到了50多条。

一些产品结构多元化的厂家,拥有仿古砖、小地砖、中板、抛釉砖、大板等多品类的陶企,率先停产的也主要是中板、抛釉砖生产线,少数以亮面砖为主打产品的陶企,甚至因库存压力较大而全线停窑。

在山东淄博产区,抛釉类亮面砖也是停窑数量最多、产销压力最大的品类,其中不乏800×800㎜、600×1200㎜、750×1500㎜、400×800㎜等规格。

从产品类别来看,抛釉类亮面砖生产的厂家最多,市场需求量最大,但同质化恶性竞争亦最为激烈。今年来,大部分抛釉类亮面砖厂家“量价齐跌”,基本上每个月都在调整价格,许多产区这类产品的出厂价,同比去年下降了20-30%左右。

另一方面,抛釉类亮面砖也是广东产区的主打产品,今年来广东产区能源成本下降、头部品牌降维,对许多产区的抛釉类亮面砖生产线形成强烈冲击,再加上“广东制造·假一赔十”产地论广泛传播,使得许多产区在今年淡季,抛釉类亮面砖生产线停窑最多。

03

中小产能、同质化生产线
更容易停窑

从产能大小来看,虽然大产能、超大产能生产线因为产能较大,相对面临的销售压力更大,但从停窑的生产线来看,中小产能+产品同质化的生产线更容易遭遇停窑挑战。

以北方一陶瓷产区为例,截止7月20日前后已有26条生产线停窑。这其中,单线日产能超4㎡的生产线有3条,占比为12%,其它多为日产能2-3万㎡的中小产能生产线。

中小产能生产线通常建设时间较早,经过多年的运行已老旧,其生产效率和单位成本无法与过去几年新建、重建的大产能生产线相比,使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对于这类生产线,有的陶企停窑后对其进行技改升级,重塑竞争力;也有的陶企因地制宜,转产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强差异化的产品,走附加值路线。事实上,最近几年,也有许多的中小产能生产线,通过开辟差异化赛道、提升品质等路径,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启业网 在线咨询

749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