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半导体材料行业分析
半导体材料行业特点
半导体材料属于电子化学品范畴,具有品种多、子行业多,专业跨度大、技术门槛高,功能性强、附加值高,产品更新迭代快,与下游关系紧密,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高等特点。相应的,投资的难点是产品技术难度高,验证周期长,单一产品市场空间小。因此,尽量选择有“横向扩产”属性的细分赛道。
国外龙头公司垄断,国内竞争格局分散。未来格局将如何演变?平台化能力很重要!
中短期的机会看有技术能力的一级市场公司
长期的机会看有整合能力的平台化上市公司
半导体材料行业现状(国产化)
预估国内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率总体在30%以下,28nm以下制程用的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低于5%。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只是时间问题,在国产化率提升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投资机会,在捕捉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时也要把握国产化时点。
产业化进度由易到难的两个维度:
不同种类的产品难度不同,材料领域光刻胶、大硅片难度较高,相应的产业化周期更长。
越向先进制程走,材料的难度越高,产业化周期越长。
一般来说,半导体材料的原材料的国产化滞后于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因此是布局时点和投资机会有迹可循的。
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招商)
产业发展(招商)的方向是否等于值得投资的方向?
以上海市产业发展方向为例:
(1)上海市为支持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在上海化工区专门设立上海电子化学品专区,重点发展方向为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电子特气、湿化学品、CMP抛光材料。
(2)上述方向是立足于国内现有的产业情况,上海市定位的有产业发展价值并重点支持的方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方向也具有投资价值。
(3)但是从投资角度,和政府产业支持的方向不完全一致。比如光刻胶,可能产业化的价值要大于项目的实际投资价值。
(4)政府重点支持的方向有可能导致过多企业一拥而上,导致行业中低端产能过剩。
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02
细分领域研究
湿化学品
投资机会分析
(1)一般市场上普遍认为国内湿化学品国产化率已经很高,并且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但实际上国内上市公司对功能型化学品中的高端产品并未做的很好。
(2)对于面板和半导体厂,一般对于单一品种只会有2-3家供应商。而由于湿化学品品种较多,因此并未出现一家独大的格局,全球湿化学品规模较大的知名企业多达数十家。未来国内也会继续出现有投资价值的“小而美”的湿化学品企业。但由于国内公司太多,所以最后的退出途径更可能是被并购。
电子气体
投资机会分析
(1)不同于国外主要由综合气体商高度垄断的局面,国内电子特气行业呈现小而分散的特点,每家供应几种至十几种气体,各有侧重,销售额一般在5-10亿元,供应半导体的电子特气销售额更少。
(2)半导体常用的电子特气种类就多达数十种,部分种类的特种气体已经有上市公司布局,并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由于不同种类的产品对技术的要求不同,所以还可以寻找竞争格局相对较好的其他单品。
原材料类
投资机会分析
(1)国内电子化学品原材料国产化进度稍晚于上游电子化学品,一般是在电子化学品已经国产化后,再向上游进行原材料国产化。只有完成原材料的国产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子化学品的国产化。另外,原材料国产化对产业链降本增效的意义也很大。
(2)部分电子化学品企业会自己向上游延伸到关键原材料,比如抛光液、靶材等行业公司。而其他电子化学品企业,由于上游和下游的要求完全不同,受限于技术、成本等原因,一般不会向上游延伸,比如光刻胶、EMC等。
03
行业发展展望
半导体材料逐步进入国产化深水区
半导体材料一级市场的投资机会来源于国内上市公司团队或国外龙头企业技术向“夹缝渗透”。
在国内上市公司和国外龙头企业之间挖掘投资机会。项目公司的能力至少要不低于国内上市公司,或者是错位竞争。所以要对上市公司的能力有了解。
投资机会长期存在,但是对团队、技术等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即投资的“夹缝”不会消失,而是会不断向上移动。
半导体材料每个大的品类都有国内上市公司“卡位”,要从大的品类中挖掘更为细分的品种。
多种渠道加速半导体材料国产化
路径1:购买海外技术/和国外公司设立JV
▪优势:(1)可以直接拥有成熟技术,并且一般相比国内的现有水平会更高。(2)几乎不需要研发周期,可以直接进行产业化建设,复制国外成熟产线。
▪劣势:(1)购买技术的成本或无形资产会较高。(2)技术购买方一般不具有技术升级迭代的能力。(3)现在国际环境下,国外政府封锁技术输出。
路径2:有技术的海归人员/外籍人员创业
▪优势:(1)有海外的成熟技术,不需要付出额外的购买技术成本。(2)一般相比国内水平更高,技术更成熟,可以复制国外成熟技术。
▪劣势:(1)哪怕是国外大公司的高管也不一定能掌握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所有环节,成建制的团队很难搭建。(2)有技术侵权的风险。
路径3:国内相关上市公司高管创业
▪优势:(1)一般对行业熟悉程度高,了解当下的创业机会。(2)有产业化成功经验,对国内资本市场也比较了解。(3)拥有一定的国内上下游产业链资源。
▪劣势:(1)一般技术很难超越国内现有水平。(2)需要成建制的团队,可能周期会相对较长。(3)有技术侵权的风险。
路径4:高校/科研机构人员创业
▪优势:(1)一般是早期项目,估值较为便宜。(2)研发基础扎实,一个产品成功后有延伸扩展新产品的能力。
▪劣势:(1)对行业不了解,对市场、需求、客户不熟悉。(2)产业化能力弱。(3)成功周期长,概率低。
半导体材料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欧洲企业:收购整合是快速发展壮大的有利方式。
美国企业:内生外延兼重,注重业务相关多元化发展。
日本企业:注重研发投入,技术驱动,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赢者通吃” ,导致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高。
国内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逐渐显现,一级市场重点关注有被并购价值的项目。
AI 带来高频高速材料需求
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材料需求
5G、5.5G、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数据通信向高频高速发展、带来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算力需求从大型AI服务器、X86 服务器升级向路由器、交换机、小型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及AI PC、AI手机等终端设备不断扩展,催生电子设备用各类材料的持续迭代升级。CCL是其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其他还有封装载板材料ABF膜、内层材料、RCC等材料都需要迭代。
高频高速是趋势
高频单位时间的波的数量多,传递可能的信息量就多,使超高速、大容量成为可能
高频的问题
传送损失大,传输距离短,为了减少信号的传输损失,材料要尽量降低介电常数,避免信号的传输损失
底层核心
低介电材料
04
投资逻辑总结
1、行业机会分析:半导体材料的整体国产化率仍然很低,投资机会长期存在
国产化率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半导体材料的投资也是一个长周期的机会,关键在于技术突破。能做高端产品的公司一直都不多,近几年很多上市公司的产品进度也并不快。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机会一直存在,只不过越往后,对公司的技术产品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2、重点关注方向
▪(1)尚未国产化的细分种类的功能性湿化学品、电子特气等;
▪(2)已经国产化的电子化学品的上游的未国产化的原材料;
▪(3)AI等新兴行业发展带来的上游材料需求。
已经实现国产替代的产品再去替代国产的难度很大但是意义不大,所以从投资的角度重点关注空白的细分领域。
3、寻找项目方向:上市公司孵化项目或者海外团队项目
半导体材料一级市场的投资机会来源于国内上市公司团队或国外龙头企业技术向“夹缝渗透”。从挖掘项目的角度,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孵化项目及拥有海外成熟团队或者技术的项目。同时,需要重点关注标的的被并购价值。
关于尚颀资本
● 尚颀资本于2012年注册成立,2017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作为上汽集团金融平台上汽金控旗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依托上汽集团整体产业优势和上汽金控高效协同赋能,具有汽车产业背景与市场化机制的双重优势。● 尚颀资本目前累计资产管理规模426亿元。● 尚颀资本专注于汽车产业生态链投资,布局新能源、新智驾、新智造、新材料生态相关领域。投资过金力永磁、宁德时代、晶晨股份、长远锂科、先惠技术、道通科技、积塔半导体、九岭锂业、瑞浦能源、湖南裕能等200余家公司。● 目前已有28家公司成功上市。